7 11 月, 2023
去年年底的時候,歐元兌美元的匯率跌破了1比1的關卡,最低來到了0.9952,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歐洲的各大精品直接打了8折!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這聽起來很不錯吧!但如果我是LV的老總,我應該很頭痛。
相信很多人都是出國的時候才會去關注匯率這件事,看看當下台幣兌外幣的匯率是多少,但是你知道嗎?匯率和整體經濟也是有很大的關聯性,匯率的波動也會影響到股票市場唷!
什麼是 美元指數 ?為什麼近期會走強?
單一個國家的貨幣走強,可能不會對國際市場影響太多,但如果是“美元”出現匯率大幅度變化,那就會大範圍的波及金融市場和經濟體系。因為美元作為多國匯率的對標貨幣和跨國貿易公司的結算貨幣,所以它的漲跌就會影響該國貨幣的的升值或是貶值。
通常我們要觀察美元的走勢,我們會去看「(美元指數 )」,這個指數是1973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造成美元與黃金脫鉤,因而建立出的指數,藉此反應美元的強弱。美元指數是由美元對 6 個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進行加權後所計算而來的,其中歐元的佔比將近6成是所有貨幣中最高的。美元指數可以透過與其他貨幣的比較,來觀察美元走勢的強弱,也反映出全球資金的流動趨勢。然而美元指數從創立至今,都沒有更新過權重配比以及對標的國家,以目前和美國進出口貿易最頻繁的國家,像是中國和越南都沒有被納入其中,但即便如此,美元指數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因為他除了作為國際貨幣兌換的基準之外,他還是很多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元就持續走強,過去的12個月,美元指數由90一路上行至109上方,累計漲幅超過20%。美元指數最近的走強,離不開兩件事情,一是因為國際局勢的動盪讓全球資產的避險情緒提升,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元成為大家主要的避險對象。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美元是2022年表現強勁的避險資產之一,在過去七個月,美元的表現超過黃金和10年期美國國債等其他安全資產。
再來就是因為美聯儲加息的步伐緊湊,升息意味著放在銀行裡能夠獲得的利息變多了,同時也代表還款利息將會變貴,所以借款人就會希望把錢越快還給銀行越好,也就會造成美元的回流。當然美元的升值不只因為美聯儲貨幣政策和避險情緒這兩個因素,美元的上漲也可能是因為財政政策、貿易收支、國際經濟狀況等等,是總總因素疊加在一起的,這也是匯率波動難以判別的原因。
貨幣升值貶值,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當一個國家的貨幣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開始下跌時,稱之為貶值時,該國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會變得相對便宜,國際市場對這項商品的需求量就會變大,外國商家也會因此選擇該國的商品,進而增加出口量,最終就能獲得利益。雖然貨幣貶值對於出口貿易是一件好事,但是貨幣貶值帶來的益處並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加上現在總體環境的供應鏈問題、區域戰爭、經濟制裁等等,目前貨幣貶值對於出口貿易商也不見得都是好處。
匯率是一種相對關係,一國的貨幣走強等於另一國貨幣的貶值。舉例來說,如果台幣今年持平,沒有貶值也沒有升值,但是因為美元走強的關係,台幣兌美元也等於被貶值了,所以台灣人最近購買美國的進口商品都會發現怎麼變貴了!如果還沒有感覺,那去一趟Costco就能深刻感受到這波漲價。
美元升值也會推高美國貿易夥伴的通貨膨脹,而和通貨膨脹最相關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裡面,占比最重的就是食物和能源,在現今各國限制俄羅斯能源的情況之下,剩下能出口原油的兩大源頭就剩下OPEC和美國了。大部分的國家需要用更多的本國貨幣來購買美國的石油、天然氣,這些非美國家的物價就會因為能源出口國的匯率增加進而推升運輸成本,最終反映在物價通膨上面。
美元走強會使美國產品在海外市場變得更加昂貴,造成美國出口受到影響。但相反的,美元的走強也會使進口產品變得便宜,於是美國就能用更少的錢去買到更多的物資,美國作為消費大國,GDP裡面有近70%都是來自於消費。
許多的大宗商品、原物料紛紛調漲造成最終商品到消費者手中時已經疊加層層漲幅,這次6月通膨數據CPI高達9.1%的增速,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環比也上漲了1.1%,這已經不是局部單一品項造成的漲幅,而是整體環境的大範圍通膨。
供應鏈的問題、俄烏戰爭引發的糧食供給問題、能源問題,在美元升值之後,這對於美國現在這麼高的通膨率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能稍微緩解一下進口商品的漲幅,讓美聯儲的工作稍微輕鬆一些。可能會沖淡美聯儲想通過激進升息來抑制需求和阻止消費者價格上揚的想法。
美元走強對股市的影響?
強勢美元對於公司出口較不利,他會讓企業的獲利受損,進而反映在財報之中,所以股價也會下修,反之,弱勢的美元有助於公司出口,營業額就會增加,公司也會有更多獲利。對於在海外開展大量業務的美國公司而言,美元不斷走強將會減少跨國公司將外幣兌換成美元的利潤,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可能會回避購買顯得相對昂貴的美國產品。
那些主要獲利來源在海外的公司,像是微軟,他的主營業務是筆電、遊戲主機、辦公軟體和雲端運算服務。微軟的最新海外業務稅前淨利為 361 億美元,多過美國國內的 350 億美元,顯示對海外業務的高度依賴,代表美元走強後,公司營運勢必得承受匯率風險。新的財報中微軟表示,本季度的匯率波動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微軟營收減少5.95億美元,EPS減少4美分,而微軟曾在6月時就因為匯率波動問題下調了營收指引。
IBM首席財務官James Kavanaugh在電話會上表示,美元走強可能使公司今年收入減少35億美元,二季度影響金額達到9億美元。強生也下調公司財務指引,預計在強美元影響下,公司今年營收將減少40億美元。
service now的CEO也罕見出來說明,他認為目前宏觀環境不好,美元持續走強會影響他們國際上的收入,對於這些軟體公司來說傷害很大。這些問題也有出現在Amazon、Google身上。若今年下半年美元還是持續強勢,盈利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美聯儲希望通過有意義的經濟放緩來抑制通脹,最後實現軟著陸,而美元走強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從股票的角度來看,美元走強將成為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盈利的巨大阻力。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顯示,目前各企業都在應對成本上漲、庫存增加和需求放緩帶來的利潤壓力下,美元走強對於公司盈利增長方面完全就是一股逆風。根據計算,美元同比每升值1%,就會對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每股盈利造成大約0.5%的衝擊。按目前美元16%的同比增速計算,在所有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會對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每股盈利造成8%的衝擊。
高盛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公司中,有29%的銷售額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他們通常以當地貨幣銷售這些產品或服務,然後以美元計算包括海外銷售額在內的財務業績,所以在財報認列上就有可能出現匯率損失,也會間接影響到公司營收成長和毛利率。
所有領域裡面,科技股受到的影響最大,高盛預計相關科技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像是軟體公司,Nike,星巴克,Apple,麥當勞,都會比較困難。而那些以美國國內業務為主的公司,例如Home depot,Dollar General,在匯率風險上則會相對有優勢一些。
👉 閱讀更多精選文章
👉 點擊下方圖片,下載 GoodWhale APP ,開啟你的投資之旅